扬州街头礼让斑马线蔚然成风。(照片由警方提供)
为交通文明立下扬州规矩、规范交通秩序、疏堵结合缓解停车难、倡导文明出行……近年来,我市公安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优化交通组织,丰富志愿服务,持续开展城市道路畅通提升行动,让安全文明出行意识深入人心。
文明出行人车畅通
“礼让斑马线”蔚然成风
斑马线前的一脚刹车,虽是简单的动作,却能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近年来,为更好建立行人与车辆、驾驶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市公安局、市文明办大力倡导“礼让斑马线”交通文明行为,营造“车辆自觉礼让、行人主动律己”的城市交通环境氛围。
“斑马线是行人的生命线、驾驶人的文明线,同时也是体现城市文明的窗口。”扬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7月,扬州开展“礼让斑马线 遵守停止线”活动,对不礼让斑马线的机动车采取现场处罚等措施,让文明礼让斑马线的观念在扬州扎根。
记者在市区街头看到,在没有信号灯指示的右转弯路口,当有人在斑马线上行走时,机动车能够自觉做到减速、停车礼让。当有人在路边等待时,部分车辆还会主动停下,让行人优先通过。“通过我们的专项整治和积极宣传,现在大多数车主都有了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意识,守法率也明显提升。”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我市涉及斑马线不礼让行为的违法案件数量直线下降,驾驶员礼让率持续攀升,机动车礼让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我们老年人过马路不再胆战心惊了,大部分驾驶员都会主动停车,耐心地等行人先过,很有安全感。”市民徐大爷对扬城街头随处可见的“礼让行人”连连称赞。
警民携手共创文明交通
安全文明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安全头盔一定要戴!”8月3日上午,在市区潘桥岗,骑电动车的市民李女士看到路边显示屏播放的交通事故警示教育片后感慨地说。
为增强市民的安全意识,去年开始,扬州公安交警采取新型教育方式——在全市多个点位设置电动车驾驶人安全教育学习点,通过现场播放警示教育片的形式,凸显佩戴安全头盔、不闯红灯等行为的必要性,让违法当事人切身感受到不遵守交规带来的严重后果。
随着安全出行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市民骑乘电动车佩戴头盔成为习惯,街头闯红灯、强行变道加塞、不系安全带等现象越来越少。
近年来,我市公安交警部门全面强化道路交通管控,定期开展各项整治行动,紧盯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常态组织开展“一小时快闪”式电动车百点联动整治。今年以来,累计查处电动车各类重点交通违法40.6万余起,不佩戴头盔27.4万余起。强化科技赋能,开展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敲门行动”,上门教育劝导、处罚866名多次违法人员,有效提高市民群众的守法意识。全时段、高频次开展酒驾醉驾违法整治,今年以来查处酒醉驾违法3400余起。设计打造全省首个反酒驾联盟主题宣传公交专车,在城市道路上构建起流动的、沉浸式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阵地。狠抓飙车炸街违法,梳理重点路段部位17个,查处炸街车2034辆,成功捣毁5个炸街车改装窝点,相关警情同比下降84%。
“道路交通秩序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展示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安交警部门从治堵、治乱、保安全入手,在全市范围内打响一场交通秩序整治大会战。
疏堵结合治理顽疾
交通文明水平持续提升
随着文明交通综合治理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摒弃了交通陋习。
据介绍,我市公安部门积极推动文明交通从“末端管理”向“前端治理”延伸,让市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方面建立健全智慧停车服务机制。着眼“好停、好行、好寻”,研发应用停车信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将市区全部241个封闭停车场约9.2万个停车泊位联网接入,公共停车场联网率100%。推动停车资源共建共享,实施小区“生命通道”畅通工程,建成 “停车联盟”32个,开放共享停车泊位1200余个,有效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假日交通保障机制。融入市域旅游大局,推动48项旅游交通保障任务全部落实解决,市区42家政府机关、单位停车场节假日常态免费对游客开放。根据交通实际情况动态采取管控措施,瘦西湖景区日间拥堵指数较以往下降24.9%,个园—双东区域日间拥堵指数较以往下降13.8%。
市民马女士对此深有感触:“虽然要多走几步路,但车位好找,停车秩序好,不用经常挪车,随意乱停车的习惯自然就改掉了。”
近年来,为倡导文明交通行为,营造和谐道路交通环境,市公安交警部门统筹资源,整合力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组织6支扬州公安交警“红黄绿”交通安全宣讲团,开展“美丽乡村行”“安全企业行”“平安校园行”“和谐社区行”等交通安全主题宣讲活动265场次,线上线下受教育群众50万人次;扬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采取创作快板宣传视频、制作漫画宣传册等,开展礼让斑马线、不闯红灯、不逆向行驶、不车窗抛物、有序停车等内容宣传,并积极开展不文明交通行为劝导活动,强化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 通讯员 祝隽 周聪 周凯 记者 黄静
http://news.yznews.com.cn/2024-08/06/content_7676097.htm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