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共同指导,蒙牛集团主办的“2024年乳业科技及营养健康产业创新大会”(以下简称“创新大会”)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盛大开幕。大会以“创新驱发展,新质赢未来”为主题,旨在探索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陈润生、李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陈坚、任发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孙俊青、科技厅厅长张文韬,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执行理事长刘美菊,蒙牛集团总裁高飞、副总裁温永平等出席会议并发言,呼和浩特市副市长高涵主持大会开幕式。
共话新质生产力 共擘乳业新宏图
孙宝国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乳业发展已进入深水区,跨领域、多学科交叉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未来,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成果产业化,让乳品行业焕发新的活力。
刘亚清表示,要让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种质培养、产品研发、智慧转型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做实成果转化。同时,要通过资源配置和链式协同上的创新,助力解决行业结构性矛盾,让乳业的产业链更具韧性。
刘美菊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产品结构,在乳品深加工、全生命周期奶粉、国产益生菌等领域要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实现进口替代,有效解决行业的卡脖子问题。
高飞表示,作为乳业国家队,蒙牛在“大食物观”指导下,积极拥抱前沿技术,在运动营养、益生菌、关键原料、合成生物、特医营养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全要素创新。同时,蒙牛也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探索营养前沿 布局“第二曲线”
“乳业的下半场中,要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两个方向上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为行业矛盾和困境提供解决方案,”蒙牛集团副总裁、全球研发创新负责人温永平在主题报告中说。
温永平表示,作为行业龙头,蒙牛持续在精深加工、合成生物等行业前沿领域加大创新力度,并通过数智化、低碳化转型,在进一步夯实基础营养的基础上,加快拓展六大关键营养功能的研发布局,并在运动营养、特医食品、银发介护等专业营养赛道持续引领,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的营养服务。
近年来,蒙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蒙牛自主研发的母乳低聚糖(HMO)相继获得中国卫健委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批认证,一举打破乳业关键原料被国外垄断的卡脖子问题,该HMO已经在奶粉、奶酪等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此外,蒙牛坚持近20年自主研发的国产益生菌,今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研究成果也在蒙牛的优益C产品中全面应用,全面助力国人肠道健康。
同时,邓子新、陈润生、陈坚三位院士分别就合成生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以及生物制造领域分享了一系列顶尖的科研成果,并对各自领域的发展前景发表了深层次的见解,为相关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任发政院士主持该环节。
搭建创新平台 引领行业未来
作为中国乳业科研创新的领军者,蒙牛联合全国顶级科研院所及高校,探索出一条企业出题、校企共答、市场阅卷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路径,努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难题。
当天大会上,蒙牛再次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研究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旨在通过紧密合作,加速乳业科技的研发与应用、激发行业创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表彰为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研领军人物,大会举办了“蒙牛全球智库颁奖”环节,高飞向13位在各自科研领域内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颁发“至尊牛奖”这一重量级奖项。此外,大会还推出了行业首个“乳业营养健康青年创新基金”,以鼓励和支持青年科研人才在乳业营养健康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展现了蒙牛对于促进乳业创新发展的决心与前瞻性。
为了进一步强化与国内外顶尖机构及专家的深度交流,蒙牛在大会期间精心策划举办了乳业科技、营养健康、数智乳业以及感官科学四场主题分论坛。在这些论坛上,行业专家、合作伙伴、企业代表等分享了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展示了其在打造乳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最新成果。
当天,蒙牛还携手科研生态圈及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布《乳业及营养健康产业创新 中国乳都·呼和浩特联合宣言》。宣言提出,各方将以创新驱动,坚守品质、营养、绿色与合作理念,为乳业及营养健康产业的璀璨明天奋勇前行,铸就人类健康事业的光辉未来。
本届创新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行业的创新发展与交流搭建了关键平台,还促进了高效创新体系的形成与“产学研”的融合发展。展望未来,蒙牛将继续坚持科研创新,不断凝聚全球智慧,形成“创新合力”,为推动行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