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衍经济是以公路交通点多、线长、面广的自然属性为基础,通过对沿线经济要素的集聚、扩散而衍生的“交通+”经济形态。
近年来,我市坚持规划引领,大力发展路衍经济,全力推进公路运输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有效支撑引领了区域发展的快节奏,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推动交旅融合,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草原天路位于我市北部,全长323.9公里。公路串联起沽源湿地景观区、崇礼滑雪区、张北草原风景区等丰富旅游资源,对打造我市旅游金字招牌、助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和后奥运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持续完善草原天路道路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道路基础设施、安防工程、绿化工程、景区服务配套设施和人居环境整治5大提升工程,精心打造草原天路旅游风景大道,推动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如今,草原天路张北段年均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车辆约86万辆次,旅游旺季每日接待自驾游车辆达6000多辆次,交旅融合效能充分释放,覆盖沿线7个乡镇、124个村庄,直接受益群众近10万人。
当下,以“交通+旅游”建设为突破口,成为路衍经济变“交通流量”为“经济流量”的有效途径。
在怀来,依托公路沿线丰富的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资源,推进农村公路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涿鹿,推动农村公路建设与国省干线公路、旅游产业和资源开发有效衔接,有效盘活农村地区资源,引入铭悦·阑珊谷民宿项目,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深化交邮融合,打通农村物流“神经末梢”
“之前拿快件要去县城,后来到乡里就能拿,但要等好几天。现在方便了,快件搭公交直接到村物流配送站。”在赤城县松树堡村物流配送站,村民赵婧谈起了取快递的体验。
近年来,我市围绕资源共享、客货兼顾、运邮结合、融合发展的目标,整合交通场站、客运班线、邮政快递和电商等资源,探索“公交+邮政+快递+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服务模式,完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打造“交邮快商农”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新路径,解决村民出行、物流配送、邮寄服务3个“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累计运输同城快件9.5万余单,营业额115万余元,交邮融合线路开通14条,累计运输货物130万件,为邮政企业降低成本约10万元。
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进一步畅通了城乡经济循环,推进农村物流建设,打通农村物流运送“最后一公里”,促进路衍经济健康发展,催生了产业“新业态”。
坚持开放多元,推进高速服务区综合开发
随着我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跨越式增长,高速公路管理运营难度也同步增长。如何管好用好高速公路的人员和设施,提供人民群众更满意的优质服务是交通运输部门一直思考的问题。
“不断探索和发展路衍经济”逐渐成为我市交通运输相关行业共识。打破原有高速公路系统相对封闭独立状态,把握更加多元化的群众消费需求迫在眉睫。
9月30日,升级改造后的京张高速官厅服务区正式投入使用,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业态,成为京津冀地区交旅融合发展新标杆。
服务区位于怀来县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集水韵文化、红酒品鉴、温泉度假等特色体验于一身,按照开放式服务区理念、一类服务区标准,全力打造“高品质交旅融合发展示范服务区”。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开放服务区有机衔接高速公路与旅游景区,盘活旅游资源,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和服务功能综合利用,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推广新能源综合应用
作为我省普通干线公路首例沿线光伏发电项目——国道G239线正蓝旗至阳泉公路连续长下坡段的椴木梁隧道和货车停车区光伏示范工程,于今年1月实现发电并网,这是我市发展路衍经济的一次探索尝试。
该光伏示范工程是在国道G239线正蓝旗至阳泉公路椴木梁隧道两侧洞口增设100米“光伏棚洞”,并在停车区利用废弃场地修建光伏棚,累计安装300瓦单晶硅光伏板1240块,设计使用寿命超25年,最大装机容量372千伏,项目采用“一次性投入、发电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营模式。
项目实施后,有效推动了我市普通干线公路新型基础设施与新型能源装备的高度融合,实现了公路资源变资产、公路资产变资本的“路衍经济”新发展,引领了全市乃至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光伏发电新发展,打造了绿色公路新形象。截至11月22日,累计发电量28.6万度,产生经济效益10.6万元。
“今后,我们将持续发展路衍经济,盘活资源存量,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实践中找到路衍经济产业体系构建和产业生态培育的规律和模式,为建设交通强市贡献切实可行的方案。”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http://www.zjknews.com/news/202412/17/454196.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