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南山公园姜春林:守护“萌宝”健康,丰富市民生活-烟台社会-水母网

“小棕熊怎么样?母熊的饮食情况呢?”除夕上午8点多,姜春林来到南山公园动物园后,第一时间就去看望刚出生不足一个月的棕熊宝宝。

“这头母熊是第一次产仔,十分警觉,尤其是在有人或其他动物接近时,对熊宝宝的保护性强。我们大多数时间只能靠声音辨别,应该是产下了两头棕熊宝宝。”穿梭于狮虎猛兽与珍禽萌宠之间,姜春林行色匆匆。

他告诉记者,这头母熊时刻将小棕熊抱在怀中,有时候饿了想进食,小棕熊一叫,就顾不上吃饭。母熊的饮食状况不太理想,饲养员变着法为它提供营养饮食。

姜春林44岁,今年是他守护动物们的第21个年头。他对园内所有动物的身体状况甚至脾气秉性都了如指掌。他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着动物们的健康,为游客的欢乐春节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春节假期,气温较低,游客多,动物们的身体状况需要格外关注。

记者跟随姜春林一起来到了长颈鹿的房间。

长颈鹿怕冷,动物园为长颈鹿笼舍加装了卷帘门,外墙做了保温,房间里有暖气,还开着空调。记者看到,笼舍内新鲜的草料堆成了小山,长颈鹿正优哉游哉地进食。见到姜春林进来,长颈鹿慢慢走过来,低下脑袋,姜春林用手抚摸了一下它的额头。“经常来,跟它都认识了。我每次来,它都打招呼,很可爱。”姜春林笑着说。

姜春林2004年到动物园后,刚开始从事兽医工作,后来兼顾饲养,现在负责动物园的整体工作。

目前,动物园动物种类达到90种,数量超过500只。姜春林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是到每个馆走一遍,跟饲养员交流一下动物的身体状况和饮食情况。

春节假期气温较低,担心动物们因寒冷引发疾病,姜春林与兽医和饲养团队加强了巡查,从猛兽区的保温设施,到灵长类动物的饮食搭配,再到鸟类馆的湿度监测,每一处细节都需反复确认。“假期游客多,动物也可能因环境变化产生应激反应,我们必须时刻绷紧弦。动物不会说话,全靠我们主动发现异常。”他说。

为了让动物们在冬天过得更加舒适,工作人员在动物饮食上下足了功夫,除了每天提供应季水果、蔬菜、新鲜牛肉、猪肉、鸡肉、鸡蛋等食物,还根据不同种类的动物,适当调整动物食谱。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动物园的兽医院、食堂依然灯火通明。键盘上跳动的诊疗记录、灶台内热气腾腾的营养餐……构成一幅别样的“新春守岁图”。他们用无声的坚守,让生命与生命温暖相拥。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贾琳琳 摄影报道

https://news.shm.com.cn/2025-02/05/content_5426759.htm

编辑: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