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市建设高水平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实施方案》印发,其中推出擦亮“鲜美湛江”品牌近期行动计划。将深入挖掘湛江“三鲜三美”的文化内涵,以城市形象宣传为重点,以旅游节庆活动为依托,创新宣传方式,加大推广力度,建设高水平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并擦亮“鲜美湛江”品牌。以行动计划为抓手,将打造一批“湛品”品牌产品、一批美食餐饮名店、一批网红打卡点,逐步形成代表“鲜美湛江”风貌特色的文旅品牌体系。
湛江特色生蚝。记者张锋锋 实习生 陈春霖 摄
擦亮“鲜美湛江”品牌近期行动计划细分为如下7项品牌建设:
打造“红树林之城”生态旅游品牌
扎实推进“红树林之城”生态旅游经济带建设,将红树林要素融入大文旅产业链。升级完善特呈岛红树林生态主题公园配套设施,制定金牛岛红树林、高桥红树林、特呈岛红树林、九龙山红树林等旅游产品开发方案。探索“文化+旅游+生态”新模式,针对各县(市、区)红树林片区周边优势资源,设计推出多条红树林精品主题旅游线路。充分发掘雷州湾白海豚栖息地旅游资源,建设白海豚博物馆,打造海上观赏白海豚胜地、岸边观赏红树林的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打造“湛品”农业品牌
充分发挥湛江特色农海产品资源禀赋,着力打造享有国际美誉度的“湛品”品牌,做好“鲜美湛江”的“土特产”文章。科学制定“湛品”农业品牌认定、管理、评价、退出办法,建立负面清单,明确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和以品控溯源码为载体的“湛品”品控认定体系,对所有“湛品”产品进行“亮标赋码”。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培育一批品质过硬、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知名度、美誉度、消费忠诚度高的精品产品。深入推进“12221”市场体系建设,组织“湛品”企业参加大型展会,以及农产品推介会、文化旅游推介会、农民丰收节等,进行营销宣传和展销展示。支持“湛品”企业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展示馆、电商特产馆及享誉全国的湛江手信大卖场。加强主流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宣传力度,吸引广大游客到湛江尝“鲜”。
擦亮中国海鲜美食之都招牌
树立标准、提升餐饮行业实力。宣传推广湛江菜18个标准,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制定出台餐饮业服务标准和规范。培育龙头企业,加快餐饮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步伐,支持餐饮企业加强与上下游产业衔接融合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加快发展连锁经营,培育、孵化重点餐饮企业发展成为大型餐饮集团,并扶持上市发展。大力吸引、支持国内外知名餐饮连锁品牌企业和管理公司落户湛江,积极发展餐饮管理、研究、咨询机构,带动提升餐饮行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打造湛江“蚝”都品牌
培育打造享誉国内外的湛江“蚝”品牌,精心谋划推进以坡头区官渡镇、遂溪县北潭镇、麻章区湖光镇和太平镇、雷州市企水镇为代表的湛江生蚝品牌建设,坡头、遂溪、麻章等地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规划,细化旅游开发措施,明确湛江蚝主题游发展方向。建设全国知名的生蚝产品加工基地、蚝美食街区、生蚝产品交易中心。组织制订湛江蚝养殖、加工、保鲜等系列地方标准,推动制订蚝的全国行业标准。与中科院海洋所、湛江湾实验室、广东海大、蚝研究院等机构培养、引进专业人才,通过培训、课题研究、项目实施、导师带徒等促进产业人才成长。
加快建设水上运动之城品牌
做好“水上运动+”文章,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医疗、健康、消费等多元深度融合,培育更多个性化、差异化、高品质产品,进一步丰富水上运动产业发展业态。推进建设水上运动基地,加快推进船艇码头建设,推进徐闻帆船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水上安全基础设施。依托湛江潜水运动学校、湛江市体育学校、湛江市跳水运动学校等院校资源优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水上运动项目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特色化水平,激发水上运动产业发展活力。
丰富文旅活动品牌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继续举办沙滩音乐节、开渔季、水博会、荷花文化旅游节等特色潮流文化品牌活动,吸引年轻群体到湛江打卡。结合湛江滨海港城特色,完善金沙湾景区、海滨公园等景区设施,积极引进举办国内外知名电影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啤酒节等丰富的特色文化节庆活动。
打造国内外知名体旅赛事品牌
举办国际醒狮邀请赛、国际龙舟邀请赛、国际跳水、皮划艇、帆船、马拉松、跆拳道等国内外高端体育赛事,打响遂溪“中国狮之乡”名片,打好吴川“广东足球之乡”这张牌,推动举办更多足球赛事活动。积极培育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摩托艇、潜水等滨海运动及山地自行车等特色赛事。办好海上龙舟赛、国际帆船赛、第十五届省运会火炬传递工作。(湛江日报 记者林宇云)
http://gdzj.wenming.cn/toutiao/202502/t20250220_8826754.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