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山东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重中之重。山东产业基础厚实,一二三产业发展比较均衡。经过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结构和层次不断优化提升。
从“山东制造”到“山东智造”,从传统工业大省到现代工业强省,面对全球产业变革的浪潮,山东没有选择守成,而是勇敢地踏上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这是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是对传统制造业的全面升级,更是对未来产业格局的主动塑造。
山东聚焦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这份决心和魄力,让人看到了发展信心和底气。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山东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省级每年拿出140多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原创性和“卡脖子”技术攻关,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尤其是注重让企业当创新的“主角”,全社会研发投入近九成来自企业,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有220多家,全国最多,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种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态度,是山东制造业能够持续领跑、不断突破的内在原因。
创新引领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构建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是山东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壮大的内生动力。山东规划了济南、青岛、烟台3个未来产业先导区,出台20条配套政策,力争在量子科技、空天信息、未来能源等前沿领域尽快突破。这不但是对当前产业格局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
新兴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需要突出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山东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支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47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居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占到经济总量的49%,基本撑起了“半边天”。在山东这片热土上,一个现代化、高端化、智能化的工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在这场变革中,每一个山东人都应该感到自豪和振奋。山东制造业的崛起,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的辛勤付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山东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这份干劲、这份气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一定能够赢得未来的竞争优势,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http://sd.ifeng.com/c/8hc1Tn366eT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