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邢锐)在智能化浪潮席卷整个汽车行业之际,东风汽车以一次重磅发布将自己的技术体系和战略意志全盘托出。4月23日的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东风汽车正式发布全新智能技术品牌“天元智能”,标志着其在智能汽车赛道上的系统化布局全面成型,也为自主品牌在智能化转型中的破局提供了重要样本。
这一次,东风没有只讲未来愿景,而是以“一核双基双元”的完整体系结构,将企业级大模型、开源操作系统、智驾和智舱等核心能力一并端出,展示了其在智能技术深耕多年的“厚积薄发”。
“一核双基双元”:以体系化构筑智能护城河
“天元智能”的核心,是由东风全栈自研的企业级“太极大模型”。这款大模型不仅具备全场景赋能、全域融合与自主进化的能力,更承载着东风智能生态的智力中枢功能。
配合“太极大模型”的两大技术底座——天元电子电气架构与天元OS,东风构建了从底层硬件到系统软件再到AI能力的全栈自研闭环。天元电子电气架构支持动力、座舱、智驾等域控制深度融合;而天元OS作为面向行业开源的整车操作系统,具备高效、安全、开放三大特征,既能提高芯片利用率,又降低了上车门槛。
在这一底座之上,“天元智驾”和“天元智舱”构成“双元”应用层,分别实现从基础辅助到L4、L5级无人驾驶的全面覆盖,打造更聪明、更懂用户的交互体验。
企业级大模型赋能,激活“智”生产力
在汽车智能化从“功能集成”迈向“价值再造”的拐点上,东风显然不是要做一个“造车新玩家”,而是要成为“智能体系构建者”。企业级“太极大模型”的推出,正是一次面向研发、制造、运营全链路的生产力跃迁。
通过对超过十亿组驾驶数据和千万组座舱数据的整合训练,该模型已经在多个应用场景落地:研发端,AI造型/仿真/代码助手全面提升效率,研发周期缩短35%;制造端,动态调度与柔性生产实现产能利用率提升30%;服务端,车辆云诊断与健康监测准确率超90%,为用户带来“用得安心”的智能体验。
相比市面上仅聚焦于语音交互或辅助驾驶的“轻量智能”,东风的做法是系统化、深度化且以企业场景为起点,这种“重体系、重落地”的路线,为其智能化路径注入了更强的确定性。
以安全为基线,打造“智+安”的长期主义底色
在智能化高速进化的今天,安全往往是被忽略的隐性成本。但在东风的战略中,安全不仅是前提,更是核心。
无论是超高安全冗余的马赫动力电池,还是荣获C-NCAP五星评价的岚图与奕派车型,抑或是东风自主AUTOSAR平台获得国际最高安全等级认证,东风正在构建一套“电池安全+被动安全+主动安全+信息安全+健康安全”的全维度防护体系。
“天元智能”的发布,不仅是智能技术的集中呈现,更是东风对“智能不越界、安全不妥协”这一理念的深度贯彻。在企业级大模型、智能座舱、无人驾驶全面展开之际,东风仍以安全作为智能化底线,这种“敬畏技术、尊重用户”的态度,是其未来可持续竞争力的保障。
向“AI for ALL”迈进,构建产业共创新生态
技术领先并非终点,东风还致力于打造一个可普及、可共享的产业协同生态。
天元OS将作为AUTOSEMO开源社区的首个项目于4月25日正式开源,这意味着未来车企、开发者、合作伙伴都可基于东风的操作系统做深度二次开发,加速国产芯片落地,推进中国汽车软件生态的繁荣。
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东风“AI for ALL”的普惠愿景,也释放出一个信号:中国车企在智能化时代,正在从“用户争夺”走向“能力共建”,而东风愿意成为这场变革的发起者和引领者。
结语
今天的东风,已经不是那个传统意义上的“国企车厂”,而是一个以体系能力、技术底座与智能生态为支撑的新型智能汽车集团。
“天元智能”的发布,是东风汽车智能化战略跃迁的关键节点,也是一场技术哲学的昭告——智能,不是堆料,不是噱头,而是体系化构建、长期主义坚守和安全责任担当的总和。
在智能化赛道,东风给出的答案,不仅是“天元”,更是“天赋科技,元启未来”。
https://www.cet.com.cn/wzsy/ycxw/10197832.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