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气象灾害预警中心。
受西南气流云系和水汽输送较常年偏强影响,我市于今年5月下旬进入雨季,较往年同期偏早10余天。
气象预报预警作为防汛减灾的第一道防线,我市通过科技赋能,强化气象监测预警技术升级,不断提升预报预警的精准性、时效性,下好防汛减灾“先手棋”。
雷达监测全覆盖 数据采集更精准
在仁和区大龙潭乡干坝子村,村民纳宗荣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蔬菜,降低暴雨、冰雹等灾害天气对蔬菜的损害。他告诉记者,当地产业主要以蔬菜、烤烟等种植业为主,眼下正是蔬菜大量成熟上市的季节,随着雨季提前到来,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天气情况。“现在天气预报对冰雹、强对流天气、降温等极端天气预报得比较精准。”纳宗荣说,“我们每天随时都要在手机上查看气象短信和天气变化情况,接收到暴雨等天气预报,要提前安排采摘,同时挖好排水沟,避免菜地和房屋周边积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天气情况精准预报的背后,是我市气象监测装备和技术的大幅提升。
位于保安营机场区域的攀枝花雷达站内,外形犹如一个庞大“足球”的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正在对天气演变进行全天候的气象监测。天气雷达作为一种主动式大气遥感探测设备,在气象预报预警中起到“千里眼”的作用。与老式雷达相比,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以其高精度的监测能力,让天气的预警更为准确及时。
“以前,我们仅在保安营机场有一部714天气雷达,对市域范围监测存在盲区,对气象预报预警的支撑不足。”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任石学松说,“从2020年开始,我们对保安营机场雷达进行升级改造,升级换代成了X波段双偏振雷达。同时,陆续在米易普威、盐边格萨拉各新建一部X波段雷达,还与周边永仁、华坪两部X波段雷达进行了组网联用,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目前,依托已建成投运的3部雷达,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域灾害性天气雷达监测全覆盖。同时,与周边市域天气雷达组网,强化上下游、左右岸防汛减灾联防联控。
预报服务点对点
预警发布更及时
如果把天气雷达比作气象预报预警的“眼睛”,那么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就像是气象分析研判的“中枢”和“大脑”。在市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气象专家们依托数值预报模式和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等系统,对前端采集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研判,结合本地气候特征,得出相应分析结果。同时,依托国-省-市-县四级天气会商系统,实时开展天气会商。
“通过专家的共同分析研判,进一步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精准度。当遇有重要天气过程的时候,我们还加强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应急管理局的联合天气会商,得出相应的预报结论。”市气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李永军说,“对于最终形成的预报预警信息,我们通过协同平台、短信、攀枝花气象公众号等,及时进行广泛发布。”
在面向公众发布大范围天气预报预警的同时,市气象台探索建立“点对点”精准预警服务机制,助力企业保安全、提产能。
在攀钢矿业有限公司朱兰铁矿分公司生产现场,企业调度中心组长赵飞正通过气象智慧服务平台查看市气象台发布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以前我们接收的是全市范围的预警信息,收到预警信息后,矿区就立即采取停产撤人措施,但撤人过后可能几个小时不下暴雨,对生产有较大的影响。”赵飞说。
去年以来,市气象台在矿山等重要部位新建自动气象观测站,对周边天气要素信息进行动态采集,建立攀枝花气象智慧服务平台,结合全市天气变化趋势,对重点区域天气进行精细化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很大程度提高了工矿企业气象预警的针对性、精准性。“现在我们有了精准气象预警服务,停产撤人更精准,生产效能得到提升。”赵飞表示。
今年进入雨季以来,市气象台已准确预报并及时发布三期暴雨预警信息,有力支撑了我市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全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莫贯 张建玲 曾海峰 谭浩 文/图)
http://panzhihua.gov.cn/zwgk/gzdt/bdyw/10225138.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