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桐乡制造,闪耀非洲!

桐乡,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见证了无数制造奇迹的诞生。我们推出《了不起的桐乡制造》专栏,聚焦桐乡制造的创新力量。

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召开之际,9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红海之滨长出一座产业新城》一文,报道巨石埃及的故事,为桐乡企业书写新时代对非合作故事点赞!

我们也推出专稿《桐乡制造,闪耀非洲》,让我们一同走进巨石在红海之滨填补空白的故事。

图片

巨石埃及基地年总产能达36万吨,总投资超10亿美元,是中国迄今为止在埃及制造业领域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巨石埃及也成为非洲大陆最大玻纤生产基地。

图片

玻纤产业链,由此在红海之滨新生。如今的埃及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玻纤生产大国。

“我们填补了埃及乃至非洲在玻璃纤维行业的空白,巨石埃及是中国在海外自主建设的首个大型玻纤生产基地。”亲历了巨石埃及的发展和壮大,让巨石埃及副总经理马新耀和团队都很自豪。

填补当地空白

2012年,为规避反倾销,巨石远赴埃及建厂。两年后,巨石埃及第一条年产8万吨的池窑拉丝生产线正式投产。这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起的首条大型玻纤生产线。

但投产初期,301生产线运行不稳定,当时负责窑炉技术的马新耀作为支援队伍成员第一次踏上了埃及的土地。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预期,但初来乍到还是遇上了不少困难,最直观的便是饮食差异,“一顿饭几乎难见蔬菜,也鲜有猪肉,很多同事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图片

对于玻纤产业来说,窑炉就是产线的心脏,直接关乎产量和品质。作为“行家能手”,马新耀的任务就是提升窑炉生产的稳定性。

但不比国内已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生产管理体系,当地玻纤产业基础几乎等同于空白,原材料不达标,拉丝漏板等关键装备全靠国内制造并输送,招聘的员工都是“技术新手”……

在陌生的国土,马新耀和同事只有硬着头皮,从最基础的开始。

图片

调整原材料料性、优化产线环节工艺、手把手传授当地员工技能……3个月时间,窑炉的稳定性被“硬生生”拉高了一个档次。

这条在困难中磨砺和成长的301生产线,也为巨石埃及公司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起行业之最

2021年11月,马新耀再次被派往埃及。

“翻天覆地!”时隔6年,再度进入巨石埃及厂区,这是马新耀的第一直观感受。

一到埃及,马新耀和团队就立即着手开始第4条产线的准备工作。

和当初建设301生产线不同,这次他们是奔着“行业之最”去的。

“我们采用了行业最先进的玻纤生产工艺技术。”马新耀介绍,该产线的规划产能达到了12万吨,远超此前单条8万吨的规模。

规模扩大了,好在这次有了坚实的基础。原材料基本实现了本土供应,中埃员工间的配合也更默契了。

图片

“我们将全套玻纤生产技术,输出到了埃及。”马新耀说,在该产线建设中,他们创新应用了大池窑拉丝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等,这些工艺均属于世界一流水平。

为了实现产线尽快投产的目标,马新耀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泡在了车间。有时候为了一个环节的某个参数,他都会拉上团队研究半天,只为让小数点再提升一点点。

仅仅用时14个月,第4条产线成功点火。这是一条由中国巨石自主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线。

“周边不少企业听闻巨石新产线投产后,纷纷跑来围观。”马新耀说,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当地几乎所有工厂的建设周期普遍在2至3年。

图片

巨石埃及也成为非洲大陆最大玻纤生产基地。

往上游看,目前巨石埃及生产需要的大部分原辅材料都在当地采购,有效促进了当地矿产资源开发业、包装材料加工业的发展。向下游看,巨石埃及还带动了当地玻纤织布业、管道、卫浴、运输、风电等玻纤深加工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下游玻纤使用企业的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10余年来,巨石埃及已累计创造了超16.7亿美元的出口创汇。

巨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埃及的

偌大的工厂共有近2000名员工,但和马新耀一样来自中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只有33人,大部分生产和管理岗位都由埃及本地人承担。

“我们的员工本土化率超98%,中层本土化率76%,是中方在埃企业中员工本土化比例最高的企业之一。”他给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

图片

一直以来,巨石秉持的原则是“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投资设厂,更多是管理和文化的交融。实施本土化经营,也成为了巨石埃及最大的特色。

“巨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埃及的,中埃两国员工都是巨石的主人。”

“工作中,我们是同事,下班后,我们就是朋友。”家庭开放日、文化融合项目、职工足球赛,在活动中两国员工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也更进一层。

图片

当企业发展到平稳阶段时,内部管理也开始向精细转变。

国内流行的“降本增效”也被搬到了埃及。“如今,我们每个月都会开展创新工作评选活动,以车间为单位申报,评委会根据项目可行性、产生效益等标准评选出金、银、铜点子奖项并给予奖励,同时跟踪项目落实情况形成闭环。”马新耀介绍。

图片

他坦言,制度刚推行时,员工的积极性并不高,常常需要多次催促。但后来,大家看到好项目不仅有激励,还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下降,积极性就自然而然被激发了。

“以前我们是画图纸的人,但现在我们更愿意把画笔交给他们,让他们去发挥创造。”如今,中国员工们的角色也开始慢慢从“管理者”逐渐向“顾问”转变,大力培养和提拔埃及员工。

图片

巨石埃及的建设发展在当地产生了辐射效应。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总局主席瓦利德·贾迈勒丁曾在采访时表示,以巨石为标杆,大批境外企业来埃及投资兴业,不仅填补了埃及相关产业的空白,促进了劳动力技能提升,更为埃及人民铺就了勤劳致富的幸福路。

图片

每个月,马新耀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团队。他们中,有想要来埃及投资兴业的,也有想要学习巨石先进技术的。每次,他都会毫无保留地分享着“巨石经验”。

马新耀的身后,是连片的办公楼和生产线。

“当初来的时候这里还很荒芜,如今已经崛起了一座现代化工业新城。”

http://txnews.zjol.com.cn/tongxiangxinwen/tongxiangzonghe/202409/t20240904_22779071.html

编辑:马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