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制造“三大变革”催生新质生产力

2019年9月20日,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各国需要加强合作、互学互鉴,共同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安徽制造指明了方向。五年来,安徽省牢记殷殷嘱托,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生一系列深刻变革,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质生产力。

质量变革:新兴产业聚“链”成“群”

近年来,安徽省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锚定新型工业化目标,推动新兴产业拔节而长,实现发展质量的有效提升。

2021年,安徽省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新兴产业聚集地的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具体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数字创意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家电产业、新材料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

聚企成链,聚链成群!把时光轴推到当下,安徽新兴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链”式发展的特点尤为突出。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新型显示产业为例,安徽省已构建了以显示面板为核心,材料和装备等为上游配套,带动电视、计算机、可穿戴产品等下游智能终端的全产业链条,实现“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2023年安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营收超1000亿元,全省显示面板产能近4000万平方米,约占全国的17%、全球的10%,产能位居全国第二位。

“在新型显示领域,合肥市有着从玻璃到整机的完备产业链资源,拥有百余家配套企业,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这些都为公司的健康发展、供应链稳定打下坚实基础。”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区域党委书记、总经理丁光辉表示,京东方通过与上下游供应链伙伴密切合作,推动新技术的量产应用,提高本地化配套比例,推进“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紧密融合,搭建融通发展、共赢共生的产业生态。

除了链式发展,安徽新兴产业发展还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在全国位次更高——以装备制造业为例,2023年营收首破万亿元,达到1.19万亿元,同比增长20%,总量跃居中部第一位、全国第六位,增速居长三角和中部第一。

增长动力更强——以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为例,已构建起从硅片、电池片、组件及配套,到逆变器、储能、系统集成及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2023年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67.4亿元,同比增长50.9%。

发展方向更前沿——以新材料产业为例,已形成以先进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新型建材等为代表的先进基础材料体系,以新一代信息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等为代表的关键战略材料体系,以及以增材制造材料、超导材料、气凝胶等为代表的前沿新材料体系。

对于新兴产业发展,安徽仍在持续“加力”。今年,安徽省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的实施方案》。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大会,明确了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任务书”,向全省上下发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的“动员令”。

安徽制造还有更大的“野心”。为壮大先进制造业,安徽省已明确“4433”万千亿元产业发展目标——到2027年,将培育形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4个万亿级产业,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绿色食品、现代化工、有色金属4个超5000亿元产业,新型建材、优质钢材、智能家电(居)3个超3000亿元产业,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纺织服装3个超千亿元产业。

效率变革:鸣奏出“数”“智”协奏曲

新质生产力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关键提升点。安徽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大力推动制造业效率变革。

走进安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往往能看到这样的景象:机械臂上下翻转,AGV小车来回穿梭,下发图纸就自动作业的机床……曾经人声鼎沸的厂房,如今变成“黑灯工厂”“无人工厂”,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记者从安徽省工信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安徽省已有1.17万家规上企业实现了数字化改造,累计打造全球“灯塔工厂”5个,居全国第3位;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个,居全国第2位;培育国家级5G工厂19个,推动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62.5%,均居全国第4位;建设国家级“双跨”平台3个、国家级特色平台22个,均居全国第5位;安徽成为全国首批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省;合肥市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芜湖市入选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近年来,由大模型引领的人工智能浪潮方兴未艾,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产业中转换为更多新质生产力,成为制造业广泛关注的一个领域。

提到安徽人工智能产业,科大讯飞是一家绕不开的企业。科大讯飞承建的智能语音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是国家首批四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之一。2023年5月6日讯飞星火正式发布以来,已新增超过315万开发者,其中与大模型直接相关的开发者数量超过64万,企业级用户超过39万。

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也在为制造业广泛赋能。“在工业领域,科大讯飞为全国10个省20多个地市提供基于工业感知、工业认知、工业大模型、能源大模型等工业AI技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在高端装备制造业、能源行业等场景陆续打造出行业示范应用。”科大讯飞资深品牌经理汪茜茜介绍说。

据了解,安徽省已出台《高质量推进技术改造工作方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聚焦“4433”万千亿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动力变革:充分激活创新“第一动力”

党的二十大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安徽制造的动力变革,发力点就是科技、人才和创新。

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安徽省走出了“平台+攻关+应用”多渠道构建协同创新体系的新路子。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构建,拥有3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列全国首位,争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4家,居全国第6位。

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编制《安徽省产业基础再造发展目录(2024年)》,研究制定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任务榜单,收集产品和技术68项,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项目60项,征集2024年“揭榜挂帅”攻关指导目录项目470项,凝练形成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

加速成果应用转化——实施制造业中试能力补短板行动,支持合肥、芜湖、蚌埠等14家安徽省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建设。加强“三首”产品推广应用,构建展示推介、政策支持、产需对接等全链条示范应用体系,累计培育“三首”产品1697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700亿元。

在制造业人才培育上,安徽省也有许多创新之举,譬如针对科学家不熟悉市场、企业家不熟悉科技的问题,高起点建设中科大科技商学院,培养“懂技术、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4000余人;发布安徽省新型工业化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高技能人才14.01万人。

此外,安徽省还聚力打造优质企业方阵。按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及‘独角兽’企业→制造业上市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及产业链链主企业”成长路径,研究制定安徽省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共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54家,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9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均居全国第8位。

这一系列举措让安徽制造呈现出创新力勃发之势,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在汽车领域,芜湖安行时代研制生产的无人驾驶汽车底盘等5款新能源汽车产品被评为2023年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江淮汽车智能刹车系统技术打破德国垄断;蔚来在全新旗舰产品ET9上发布了自研智能驾驶芯片、全域900V高压架构、天行底盘系统等新技术,预计2025年交付使用。

在机器人领域,埃夫特突破了机器人控制器底层运动控制算法基础代码,整机自主化率提升至100%,弧焊机器人、防爆机器人成为国家标志性产品;奥一精机RV(旋转矢量)减速器批量应用于国产机器人。

在新材料领域,8.5代TFT玻璃基板、铜铟镓硒发电玻璃、MEMS传感器等一批创新成果率先实现国产化,特种缓冲吸能材料成功应用于“嫦娥四号”,铁基超导等前沿新材料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在生物医药领域,锐世医疗新一代数字PET/CT能在20秒内完成单个床位的扫描成像,速度全球第一。飞龙科马自主研发的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EC)成功获批国家1类新药。天汇生物引进的重组人胰岛素肠溶胶囊以2.1类改良新药申报上市……

回望来时路,安徽制造革故鼎新,硕果摇枝;展望新征程,安徽制造奋发向上,砥砺前行。今年是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制造业大会致贺信5周年,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着力搭建制造业开放发展平台,推动安徽制造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迈向新的台阶。(记者 许 霞 杨 洲 李 波)

http://www.hf365.com/2024/0918/1580953.shtml

编辑:马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