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轻量化大会现场。董辉 摄
会期3天,2场中国轻量化车身会议、11个专业会场技术报告、200余场专业技术报告……新品发布,观点碰撞,10月9日至11日,第十七届汽车轻量化大会在扬州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吸引了业内100多家企业前来参会,通过汽车轻量化前沿技术与产品的交流,助力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场围绕汽车轻量化的科技盛会拉开帷幕,新的技术、新的平台、新的项目在这里启航,扬州正成为汽车轻量化创新发展舞台上的重要一环。
新技术:观全球轻量化新动向
技术盛会展示最新创新成果,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本次大会聚焦铝合金一体化压铸技术、一体化高强钢双门环技术等为代表的轻量化新技术应用和发展。这些新技术,也代表了未来轻量化汽车发展的新态势、新动向。
在大会上,新的减重方案、概念被提及,新的钢结构项目展现了行业协同创新、聚力突破的成果。
“我们解决了防滚架管梁一体化的问题,管梁在汽车碰撞、翻滚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与会代表、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鹏志介绍了其中所使用的核心技术——热气胀技术,这种技术适用于汽车车身的安全部件,可以提升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降低车身重量。目前,这项技术已在汽车生产企业实现应用。
程鹏志表示,汽车轻量化大会为该项技术推广发挥了积极的助力作用。“去年参加汽车轻量化大会的时候,我们的产品刚推出来,这几款车型都在研制,现在这几款车型都量产了。借助大会,我们能够很好地跟车企交流,推动这个产品在行业的推广应用。”
不仅仅是航宇智造,与会代表、来自天津的玛斯特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也介绍了他们面向新能源车电池外框的热成型高强钢壳体。据悉,这一项目在成本控制和性能指标方面做到了行业领先。
新平台:深化合作谋发展
大会上,与会代表、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简称“上善院”)介绍了他们的研发成果之一——“基于装甲防护材料解决方案的战术车辆”。
“这一成果展示了我们在材料方面的减重解决方案,如我们的车身使用了2000兆帕级的防弹钢,与现有1700兆帕级同防护级别防弹钢相比,减重不低于20%。针对底部防雷,上善院采用了最高韧性的防雷钢,能够有效抵抗6公斤TNT当量的地雷爆炸冲击,同时整个车身采用了优异耐延迟断裂的高强度14.9级紧固件连接,减少了焊接薄弱区,实现了装甲防护车身的可重构。”上善院前沿首席专家彭伟表示,不仅如此,在减震螺旋簧上,该院研发了具有优异抗疲劳性能的2000兆帕级弹簧和能够用于结构件减重的轻质钢部件。
“本次大会发布了扬州汽车产业创新需求清单,其中,对于高强钢(厚度4mm至6mm)折弯成型工艺、焊接工艺的技术需求与我们的研究方向恰好吻合。”彭伟表示,他们所展示的成果主要围绕整体车身的材料,包括防弹钢防雷钢的折弯和焊接、连接件、弹簧、车身零部件等,旨在满足性能需求的同时实现车辆减重。
记者了解到,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开发了8.8级至19.8级全谱系紧固件材料技术,建成了世界一流的紧固件材料领域研究平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希望通过本届扬州汽车轻量化大会,能够发挥上善院的技术优势,服务对口企业,形成紧密合作,为扬州汽车轻量化技术突破提供新的动能。彭伟期待,在扬州能从“看一看”到“走进来”“留下来”,通过汽车轻量化大会这一平台,与扬州建立更加广泛的合作。
新项目:彰显产业发展活力
举办汽车轻量化大会,彰显了扬州汽车产业优势,也增强了扬州汽车产业对资本的吸引力。
大会现场,10个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和科创平台项目集中签约。
一批汽车产业项目加码布局扬州,将进一步推动我市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
“今天签约的项目完全量产以后,我们的产能会达到500万套,产值会在6亿元至7亿元。”提到选择在扬州增资扩产,南京维思科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书港表示,扬州产业发展活力较强,优秀营商环境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他们解决了很多发展的后顾之忧。
据悉,南京维思科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和提供汽车安全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以完整的汽车安全技术链和产品线,为客户提供满足现在及未来的汽车安全解决方案和安全控制系统。谢书港介绍,此次项目的亮点在于新一代安全气囊控制器,“旨在解决新能源车、智能车辆在发生交通事故时,驾乘人员在非正常坐姿的情况下,如何打开安全气囊,以达到更好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问题。我们公司在这个方面有近10年的研究基础,目前已经实现量产出口了。”
http://news.yznews.com.cn/2024-10/10/content_7690753.htm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