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出境游异常火爆。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热度持续攀升。很多自驾游的“驴友”在驶出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后,驾车一路向西穿越1万多公里可畅游我国西部近邻,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内陆国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哈萨克斯坦”)。
作为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大国的哈萨克斯坦,横跨亚欧两大洲,国土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九位。哈萨克斯坦东接中国,西濒里海(湖),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长方形的国土自东至西最长距离约为1.05万公里。公路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交通方式,其全国公路网总长度约9.6万余公里,仅次于俄罗斯。作为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之一,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被誉为“中亚明珠”,其国土面积是其他中亚4国合计的两倍,但人口只有大约2000万。
紧凑型车是车市消费主力
在有着“草原迪拜”、“城市博物馆”之称的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街道上,欧美日韩品牌的汽车比比皆是,中国品牌的汽车也不少见,而且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23年哈萨克斯坦新车销量达到约20万辆,其中近25%为中国品牌汽车。
数据来源:哈萨克斯坦汽车联盟 赵建国 制表
哈萨克斯坦汽车联盟(KAO)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7月,哈萨克斯坦汽车销量为18246辆,同比下降3%。从品牌来看,韩国现代汽车销量4347辆,市场份额23.8%,位居首位;雪佛兰销量2376辆,市场份额13%;起亚销量1939辆,市场份额10.6%;奇瑞销量1371辆,市场份额7.5%;江淮销量1333辆,市场份额7.3%。2024年1~7月,现代销量66269辆,市场份额22.3%,位居第一;起亚销量13459辆,市场份额13.3%;雪佛兰销量10350辆,市场份额10.2%;奇瑞销量8038辆,市场份额7.9%;江淮销量6965辆,市场份额6.9%;丰田销量5470辆,市场份额5.4%。
从车型来看,2024年7月,现代途胜销量2037辆,是哈萨克斯坦最畅销的车型;排名第2~5位的分别是雪佛兰Cobalt(1450辆),起亚智跑(831辆),现代伊兰特(658辆),雪佛兰Onix(579辆)。
“这基本上反映了哈萨克斯坦汽车市场的现实情况。”近年来一直在哈萨克斯坦从事汽配贸易的经销商马力江向《中国汽车报》记者介绍,哈萨克斯坦车市销量居前的现代、雪佛兰、起亚等品牌,销售的基本上都是紧凑型SUV或轿车。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哈萨克斯坦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较为复杂,位于东部的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全年平均温度为3℃至14℃左右,而位于西部的阿斯塔纳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52℃左右。哈萨克斯坦境内有沙漠、草原、山川等复杂的地形,人们买车希望车辆能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像前些年俄罗斯拉达品牌和大众集团旗下斯柯达品牌在哈萨克斯坦的销量较高,也曾一度在哈萨克斯坦组装生产,就是因为其车型适应当地的环境,价位也比较合适。事实上,目前在哈萨克斯坦热销的汽车品牌都做了针对性的设计或改进,大多以SUV和越野车型为主。另一方面,在哈萨克斯坦销量较高的车型基本上都是紧凑型车,价格亲民,多数车型在700万坚戈(目前1哈萨克斯坦坚戈约合人民币0.0145元)左右,这与当地工薪阶层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密切相关。
“在哈萨克斯坦,一般工薪阶层从事石油化工、机械加工、农牧业工作的较多。”马力江谈到,哈萨克斯坦工薪阶层的平均月薪水平在40万坚戈左右。哈萨克斯坦人口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劳动力充足,这也是汽车的主流消费群体。就排量而言,哈萨克斯坦普通民众最常用的是排量为1.5~2.0升的汽车,占比为39.1%。同时,由于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丰富,汽车加油非常便宜,目前该国每升汽油价格约为138坚戈,约合人民币2元左右。
在哈萨克斯坦汽车市场,几乎看不到本土汽车品牌。“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在1991年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前,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定位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在哈萨克斯坦独立后才开始发展汽车产业,特别是2000年后,哈萨克斯坦逐步与欧美日韩俄中等汽车品牌进行合资合作,因此目前该国车市主要是以合资或外资品牌为主。
截至今年7月,哈萨克斯坦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28辆,去年同期为184辆。“尽管汽车保有量和销量数据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不是很高,但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大的汽车市场。”马力江表示,在哈萨克斯坦,除了一些品牌新车,二手车也很受欢迎,很多当地居民会以大约新车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购买一辆中高端品牌二手车。
外资品牌主导发力本土化
尽管本土汽车品牌屈指可数,但哈萨克斯坦的汽车产业正在迅速成长,并逐渐成为哈萨克斯坦的支柱产业之一。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哈萨克斯坦汽车产量为62435辆。
“哈萨克斯坦本土汽车企业目前主要是与外资品牌合作组装生产汽车,其中较大的本土制造商主要有阿鲁尔汽车集团、阿斯塔纳汽车集团等。”马力江谈到,哈萨克斯坦的汽车工厂分布并不集中,而是分布在多个地区。其中,在北部的库斯塔奈州,有哈萨克斯坦目前最大的汽车生产组装及零部件生产企业阿鲁尔汽车集团的生产基地,该工厂的产品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及部分零部件等,今年上半年整车产量达到38691辆。在东部的直辖市阿拉木图,有现代汽车的组装工厂,今年上半年产量为19330辆。该地区还有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汽车集团的工厂,该厂设计产能为9万辆。在东部的哈萨克斯坦州塞梅市,有韩国大宇汽车的巴士生产工厂。在中部的卡拉干达州,江淮汽车哈萨克斯坦工厂是江汽集团与当地合作伙伴合资建设的工厂。值得一提的是,该州还有宇通客车与哈萨克斯坦合作伙伴合资建设的QazTehna组装生产工厂。
目前,在哈萨克斯坦市场销量居前的现代、雪佛兰、起亚等车型,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本地化组装生产,这也成为其占据市场优势份额的一个重要支撑。据马力江介绍,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哈萨克斯坦也逐步形成了汽车组装生产和汽车零部件配套的汽车产业链体系。其中,阿鲁尔集团实力较强,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生产和规范化的管理,目前企业产能达13万辆,为包括江淮汽车在内的多个国际汽车品牌组装和销售车辆,是哈萨克斯坦惟一具有乘用车和商用车等全部生产资质、具备全散件组装能力的汽车企业。
“哈萨克斯坦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该国政府在政策等方面对汽车产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张翔表示,特别是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在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汽车产业发展,为汽车整车、零部件及售后服务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哈萨克斯坦作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等国建立了紧密的经济联系,这为相关车企提供了拓展更广阔区域市场的机会。
总的来说,哈萨克斯坦汽车产业的突出特点是外资品牌为主,一些外资品牌甚至还将哈萨克斯坦作为组装生产基地,辐射周边市场,如韩国现代汽车哈萨克斯坦工厂于2020年10月正式投产后,在哈萨克斯坦组装的乘用车部分出口至白俄罗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哈萨克斯坦汽车产业综合发展环境良好。
石油大国向新能源转型
与中东国家一样,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石油大国,哈萨克斯坦近年来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该国经济绿色转型。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8月,哈萨克斯坦新注册的电动汽车数量为1.07万辆,是2023年8月的2.3倍。其中,阿拉木图新注册的电动汽车数量最多,为6300辆。
“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也是哈萨克斯坦政策支持绿色经济转型的重点之一。”马力江谈到,为实现经济多元化和绿色转型,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向电动出行转型。在哈萨克斯坦制定的《国家工业创新发展战略2025》中,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被作为工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电动汽车及充电桩则是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备的核心产品。哈萨克斯坦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备的产值达到100亿美元(目前1美元约合人民币7.08元),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措施包括,为电动车购买者提供最高30%的补贴,为电动车生产者提供最高10%的退税,为电动车免征进口关税,为电动车和充电桩免征增值税等。在此推动下,哈萨克斯坦既有特斯拉、日产、现代、起亚、比亚迪等全球品牌的电动车型,也出现了阿鲁尔、SaryarkaAvtoProm等本土电动汽车品牌。
“政策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哈萨克斯坦发展新 能源汽车的重点之一。”马力江表示,哈萨克斯坦政府制定了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路线图,计划到2029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更多的充电桩。目前,首都阿斯塔纳、直辖市阿拉木图等主要城市已经安装了一批充电桩,未来将进一步增加充电桩数量。同时,哈萨克斯坦有关部门要求在每个社区内都必须配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这些充电设施将被安装在加油站、技术服务站、停车场以及住宅区、公共区域和商业区等地,确保电动汽车车主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方便地为车辆充电。同时,哈萨克斯坦政府还支持为电动汽车提供专门的停车区域。根据新的交通法规定,非电动车不得占用电动汽车充电停车位。并且,电动汽车车主在这些专用停车位停车时将免除停车费用。此外,相关政策还在持续加码,今年6月,哈萨克斯坦参议院二读通过“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法案”,将从法律层面规范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哈萨克斯坦的自然资源储量也十分丰富。“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哈萨克斯坦还拥有矿产资源的优势。”张翔谈到,无论是动力电池所需的锂、镍、钴,还是汽车芯片所需的稀土,哈萨克斯坦都有较为丰富的储藏量。其镍和钴储量在世界排名分别为第12位和第7位。哈萨克斯坦全国的镍矿和钴矿企业各有数十家。今年3月,一家参与哈萨克斯坦锂矿探测的韩国公司宣布,在哈萨克斯坦发现了价值高达157亿美元的锂矿资源,在世界其他地区的锂矿正在被开采且减少的情况下,这将使哈萨克斯坦成为全球锂资源供应新星,也会对哈萨克斯坦发展动力电池及加速电动汽车产业壮大提供了支持。
“此外,哈萨克斯坦对于电动汽车的接受度正在迅速提升,这对于哈萨克斯坦电动汽车的发展具备了较强的支撑。”马力江表示,哈萨克斯坦消费群体整体较为年轻,对于电动汽车这样的新事物较为容易接受,同时,从发展汽车制造、销售等产业链而言,哈萨克斯坦有较为充足的年轻劳动力,且薪酬水平低于美、日、韩,同样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之一。
中国汽车在哈涨势迅猛
在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街头,可以看到很多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身影,阿拉木图也是哈萨克斯坦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城市,今年这里新开了不少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门店。前不久,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馆和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在阿拉木图联合举办“发展、创新与开放: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就”图片展,中国新能源汽车成为图片展的一大看点。一名现场参观的哈萨克斯坦观众表示,希望未来有更多哈萨克斯坦消费者能买到物美价优的中国电动汽车。
“以往,哈萨克斯坦年轻人大多开的是日韩欧美品牌的汽车,但现在不一样了。”马力江表示,随着越来越多中国车企前往哈萨克斯坦开拓市场以及不少贸易商将中国汽车带到哈萨克斯坦,中国新能源汽车成了不少哈萨克斯坦年轻人的“梦中情车”。
不少哈萨克斯坦消费者认为,在与其他外资品牌汽车价格相当的情况下,不如买性能更好、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中国电动汽车。哈萨克斯坦年轻人能歌善舞,很多人觉得中国电动汽车的音响效果特别好,可以在车上伴随音乐载歌载舞。与燃油车时代不同,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哈萨克斯坦不再主打“低价”,而是致力于通过时尚的外形和智能化亮点来吸引年轻消费者。再加上不少当地贸易商以及“网红”在社交媒介上介绍和宣传中国新能源汽车,很多哈萨克斯坦消费者都表示,相比欧、美、日、韩系车,现在更喜欢外形时尚、科技含量高的比亚迪、理想、极氪等中国品牌电动汽车。
不只是电动汽车,在哈萨克斯坦,中国品牌的燃油车也呈良好的增长趋势。今年前7个月,奇瑞、哈弗在当地的销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50%,江淮汽车增长翻倍。马力江表示,同期位居销量前十名中还有捷途、长安、吉利等中国品牌。虽然现代、雪佛兰和起亚仍居销量榜前三,但其合计市场份额已经从2023年的65%降至目前的45%。相比之下,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上升得很快。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阿鲁尔集团已经成为中资控股企业。马力江介绍,2019年5月,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联合江汽集团收购了哈萨克斯坦阿鲁尔汽车工业集团51%股权,成功控股阿鲁尔集团,这也是中国汽车企业在中亚地区首个汽车工业领域合作项目,并被列入中哈产能合作重点项目。重组后的阿鲁尔汽车工业集团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连年攀升,成为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汽车生产组装企业,对推动哈萨克斯坦汽车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持续推进。2023年1月,哈萨克斯坦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部与中国安徽江汽集团签署《中哈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江汽集团将向哈萨克斯坦提供电动汽车的技术、零部件和服务;2023年5月,阿斯塔纳市政府 与中国宇通客车集团签署《哈中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2023年9月,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充电桩运营商KEVCN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签署《中哈充电桩合作协议》……
目前,除了已经在哈萨克斯坦“扎根”的奇瑞、江淮、长城、长安、吉利等中国品牌,还有包括理想等新能源车型是平行出口的。“以前都是平行进口,现在流行平行出口了。”理想汽车首席执行官李想此前就曾透露,理想在半个月内就有上百辆车被平行出口到了国外,详细调查后发现以出口中亚和中东为主。所 谓“平行出口”,是指未经品牌厂商授权,贸易商从中国市场购买,直接引入海外市场进行销售。此前,极氪也有不少车被平行出口至哈萨克斯坦,在当地颇受欢迎,而极氪也在去年8月正式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哈萨克斯坦是一个真正的‘蓝海’市场。”张翔表示,哈萨克斯坦既有对于中国品牌的良好印象和市场需求,又有可以辐射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良好区位优势,值得中国车企去努力发掘其市场潜力。
http://stcn.com/article/detail/1349843.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