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咖啡奶茶品牌如何“出圈”

重庆本土品牌“李若桃”手作酸奶受热捧。(受访者供图)

8月7日,立秋,重庆工商大学(南岸校区)对面一排排咖啡店、奶茶店门口挤满了外卖骑手。

“还没开门就有几十杯‘预购订单’。”一家奶茶店的工作人员介绍,随着“秋天第一杯奶茶”的流行,近几年立秋这天基本都是“爆单”状态,她家店最忙的时候有近100杯奶茶是“待制作”状态。

美团外卖数据显示,今年立秋,全国至少有25万家饮品门店参加“秋天第一杯奶茶”新产品和爆款单品的发售活动,成为一年一度的“狂欢日”。

戴德梁行方面介绍,我国咖啡产业产值在2024年时已达到31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3%。中研普华产业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奶茶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我国奶茶市场规模将逼近2500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重庆的际遇却是喜忧参半。

重庆咖啡、奶茶消费能级高

去年12月29日,川渝主流媒体团在渝中区探访时,四川媒体成员发现了一个让他们有些惊讶的情况——解放碑核心区域随处可见知名奶茶品牌“茶颜悦色”的门店。

“‘茶颜悦色’不是只在湖南开吗?”一位成员对此很疑惑。

“我们和‘茶颜悦色’有合作,重庆现在算得上它在全国的第二个‘大本营’。”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听此,不少四川媒体成员纷纷表示要买一杯,不然回去就喝不到了。

“茶颜悦色”落地重庆渝中,其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一来,重庆是全国旅游热门城市,渝中区则是重庆旅游必到之地,游客数量多;二来,重庆是西部唯一入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城市,奶茶消费水平在全国都排得上号。

餐饮门店数据查询平台“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重庆奶茶门店数量近7000家,位居全国第7,中西部第二。重庆某奶茶品牌负责人透露,全市所有奶茶门店年销售总额在600亿元以上。

“奶茶、咖啡不分家。”重庆某咖啡品牌负责人介绍,这两类饮品的消费人群高度重合,且大部分品牌都会同时推出奶茶和咖啡产品。因此,一个区域奶茶市场的好坏,也能判断咖啡市场的兴衰。

戴德梁行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有咖啡门店3265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十。在连锁化率上,重庆咖啡门店连锁化率约31%,远高于18%的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较高的产业成熟度。同时,2023年,我市人均消费咖啡为17杯,超过全国平均的16.74杯。

渝中区是我市咖啡店密度最高的区域,该区现有700余家特色咖啡店,数量占全市的1/5,特别是解放碑-朝天门区域的咖啡店密度,在全国也处于领先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渝中区人均咖啡消费已达28杯,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重庆虽然不产咖啡豆,却有咖啡产业。”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已连续十年举办国际咖啡节,正加速构建全链条咖啡产业生态圈。例如,在今年4月举行的2025年重庆国际咖啡采洽会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咖啡生豆产地贸易商、咖啡机具厂商等代表现场签约各类订单金额超过5000万元。

重庆品牌没能发挥出“主场优势”

今年4月,解放碑举行了第10届重庆国际咖啡节,约70家咖啡品牌现场进行了产品展示。然而,作为东道主的重庆,却未能发挥出“主场优势”:仅有10余家本地咖啡品牌参加活动,数量不到参展品牌的三分之一。

“我们前期其实动员了很多本土品牌,但他们都不怎么愿意参加。”渝中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很多品牌都觉得自己“名气”还不够,不足以跟知名品牌同台竞技,“重庆咖啡品牌本来也不多,整体实力还是有待提升。”

重庆奶茶品牌也面临着类似困局——在大型商圈,大多只能看到“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古茗”等非本土品牌,很少能看到重庆品牌,即使有,门店位置也不太好。

这折射出重庆在咖啡、奶茶领域的一个尴尬境地:虽然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却几乎没有在全国叫得上号的本土品牌。

事实上,重庆还是诞生过不少连锁咖啡和奶茶品牌。例如,“奇丑的猴子咖啡”就曾在重庆多个知名商圈开店,也是重庆本地人认可的精品咖啡;又如,“豆吉汤圆奶茶”凭借特色汤圆奶茶,巅峰时曾在全市有100多家门店,但这些品牌最终却泯然众人。

“单就产品力来说,重庆很多咖啡、奶茶品牌是不弱的。”重庆“One Bay”咖啡创始人、托斯卡那(重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攀表示,好的产品可以支撑他们在重庆立足,但想要提升品牌知名度,甚至走出重庆去外面“攻城拔寨”,仅靠企业“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他以“茶颜悦色”为例:该品牌在长沙打出名气并获得游客认可后,政府部门果断出手支持其发展,例如帮其寻找投资方,在门店位置、租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如今,“茶颜悦色”的门店不仅遍布长沙,也成了长沙的一张城市标签。

杜攀建议,重庆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区县,可以有意识地扶持1—2个咖啡、奶茶品牌,使其成为重庆美食新名片。

品牌既要“养大”还得“留住”

区县,特别是拥有大流量商圈的区县,是培育打造本土咖啡、奶茶品牌最合适的载体。渝中区便是“吃螃蟹”的区县之一。

“今年‘新加坡·重庆周’期间,‘One Bay’咖啡作为重庆美食之一在狮城亮相,受到一致好评。”渝中区相关负责人回忆,其咖啡产品摆出来不到半个小时就被抢光,不少当地居民都认为味道完全不输星巴克等国际大牌。

也是因为看重其潜力,渝中区希望把“One Bay”作为重点培育品牌,借助解放碑等商圈的人流,扩大其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同时将在门店、租金等方面给予其一定的支持。

除了“One Bay”,渝中区还看上了最近爆火的本土饮品品牌“李若桃”。该品牌成立于去年,凭借手作酸奶在饮品圈杀出重围,目前已在全市开设了60多家门店,单店销量和互联网评分都位居前列。

“我们采取的打法,跟‘霸王茶姬’‘茶颜悦色’类似。”“李若桃”负责人兰猛介绍,现在奶茶等新饮品赛道很“卷”,必须在初创期就集中曝光以起到迅速提升知名度的效果。目前,“李若桃”的门店已经覆盖全市主要打卡点,且在解放碑、观音桥等人流量大的区域还有多家门店,加上产品口味好,迅速抓住了年轻消费者。

值得一提的是,“李若桃”已开始在全国布局,在成都、西安、杭州、青岛等地的核心区开设门店,销量和口碑都不错。“我在茶饮这个领域做了十多年,一直憋着一口气,就是希望能有重庆的品牌在全国打响知名度!”兰猛说。

“如果只是卖奶茶、咖啡等产品,其实不赚钱。”重庆奶茶品牌“初茶花月”相关负责人表示,抛开租金、人工、材料等成本,利润并不高。因此,现在很多品牌都要通过在门店售卖其他产品来提高收益,例如“霸王茶姬”卖周边,“茶颜悦色”出售文创等。

目前,重庆本土品牌已经意识到这点。例如,“One Bay”咖啡推出了老鹰茶拿铁、山茶花美式等产品,不仅有重庆口味,还能同步宣传重庆文化,甚至助力重庆农产品销售。

重庆某本土饮品品牌负责人提醒,重庆不仅要培育壮大本土咖啡、奶茶品牌,更要在其成功后把它留住。例如,“霸王茶姬”诞生于云南,最后却将总部迁至成都;又如,重庆诞生的“一只酸奶牛”已被新希望集团收购,重庆元素已非常弱。

该负责人说,重庆既要把“One Bay”“李若桃”等品牌培育起来,更要把它们的根留在重庆。

【责任编辑:韩梦霖】

http://www.chongqing.xinhua.org/20250818/6362c95a379a4840a7a3e44f46c82d18/c.html

编辑: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