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最美环山路”之称的周塬路
金秋十月,猕果飘香。走进西安市周至县,无论是骑行还是驾车,沿着四通八达的路网,都能感受到青山绿水中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里,山峦叠翠,溪水潺潺,仿佛每一个转角都藏着惊喜,让人流连忘返。这里纵横交错的路网新格局,串起产业发展、群众致富、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让“金周至”发展的“脉动”更强劲。
打开致富大门的振兴路
一提起周至县的路网,总能想起被称为最美环山路的周塬路。这条路的开通,不仅让沿山的居民出行更便利,也让他们的生活“活”了起来。
10月17日,记者沿着周塬路等道路进行探访,道路沿线民宿、咖啡馆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景象。看着眼前这些可喜的变化,村民们更是深切地体会到“要致富先修路”的真谛。连接千家万户的公路,像一把把金钥匙,帮村民们打开了致富的大门,让这里乡村振兴的步伐走得更快更稳健。
对马召镇虎峪村村民杨金龙来说,家门口越来越畅通、宽敞的路,让他们家的杏不愁卖了。“这多亏家门口的路修好了,出行方便,水果也不愁卖,有了这样的生活和发展环境,大家的日子不愁过不红火。”10月17日,杨金龙说。
因为交通越来越便利,毗邻环山路的楼观镇周一村新建成了猕猴桃现代农业智慧园区。对于周一村的村民们来说,不仅猕猴桃不愁卖了,还能凭借优良的品质卖出好价钱。
如今,伴随着一条条新修道路走进农村的咖啡厅、餐厅、民宿……不仅是村民眼里的新景致,也成了村民致富的新渠道,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
赋能产业融合发展的希望路
“近年来,我们持续创新拓展‘交通+’模式,加快建设‘群众便捷路、产业发展路、旅游带动路’,持续释放农村公路赋能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10月18日,周至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新修的道路蜿蜒在乡村之间,宽阔而平坦。截至目前,周至县公路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形成了“五横十六纵”路网新格局。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周至交通人的辛勤付出,为周至迈向繁荣奠定了坚实交通基础。
今年以来,周至县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将“人民满意的交通”落到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实事上。今年5月1日,周至县交通运输局积极主动联系市交通运输部门将环山路1号线延伸至周至县城。周至县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学生接送服务,截至10月7日累计接送学生11800人次。其中,周至四中3000人次,周至五中1000人次,周至六中3500人次,职教中心3300人次,周至中学1000人次。为了更好地满足山区群众出行需求,促进周至城乡经济文化旅游事业发展,9月27日,周至县开通县城至山区四镇的公交线路。截至10月7日累计接送山区群众210人次。9月14日,周至县投放5辆公交车,开通周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经豆村至华清学院线路,方便沿线群众、学生等出行,截至10月7日累计接送学生4200人次。
随着交通越来越畅通、便利,周至县以农文旅商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也越走越宽。沙河畔的水街流光溢彩、灯火璀璨,游人如织,骆峪稻田引来众多游客“打卡”,猕猴桃、苗木花卉等持续“走红”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这些不仅让村民和游客共同向往的“田园梦”逐渐照进现实,更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新活力。
搭建擦亮“金周至”的“高速路”
“我现在越来越喜欢回周至,驾车听着音乐、欣赏最美环山路周塬路,享受钟南大道的便捷与畅通。”10月17日,在西安上班的周至小伙张浩说,如今,驾车行驶在周至更像是在旅游。
道路通、百业兴。近年来,周至县先后投资15.35亿元,实施农村公路补网联通847公里,农村公路改造提升169公里,全县263个行政村和629个自然村道路通畅率达到100%,加速了农村公路“由窄变宽、由通变畅”的转变,产业路、联通路、旅游路陆续建成,周至县交通飞速发展,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殊荣。
“今年3月,鄠周眉高速各项施工全面铺开,预计将于2025年内建成通车。这条高速将让周至拥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路,也将成为周至县路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周至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伴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周至县北至咸阳乾县、西至宝鸡眉县,向东融入西安主城区的高速骨架,正在逐步形成。
周至不仅有建设路网的“加速度”,还开创了“交通部门修路、林业部门绿化、住建部门美化、农业农村部门治理”的路域环境综合提升“周至模式”。如今,周至县实现全县20个镇街农村公路和路长制管理机构全覆盖,263个行政村道管理议事机制和路长责任人全落实,实现了“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周至县越铺越密、越建越美、越来越安全的路网新格局,绘出了和美乡村的崭新画卷,为周至县持续焕发新活力不断增添新动能。
https://www.cnr.cn/sxpd/hmxc/20241022/t20241022_526948626.s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