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怎村村民索朗塔杰在村幸福驿站茶馆健身。 记者 刘斯宇 摄
图为怎村幼儿园开心快乐的孩童。 记者 刘斯宇 摄
近日,记者驱车前往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日多乡走访。漫步日多乡怎村乡野村头,一幅美丽乡村图景跃然眼前,整个村落整洁干净、宁静祥和,处处洋溢着新时代小康村的浓厚氛围。
走进怎村哈姆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点的牌子格外醒目,整洁的乡村道路如同丝带般蜿蜒伸展,路旁的花朵绽放着绚丽的色彩,青山绿水间弥漫着清新的气息。“毛主席的光辉,嘎拉呀兮咯若,照到了雪山上,一拉将把咯若啊……”在自家院子里哼着小曲的索朗塔杰老人正捻着羊毛,见到记者到来,立马停下手中的活计,热情相迎。索朗塔杰一家如今居住着两层宽敞明亮的安居楼房,屋内冰箱、电视机、电饭锅、藏式家具等一应俱全。“自从马路通到家门口后,我们去县城和拉萨就更方便了,生活条件一天天改善,村庄也变得越来越美。”索朗塔杰充满感激地说,“以前住房条件较差,每逢雨季时常漏雨且不安全,小孩子也上不了幼儿园。如今好了,党和政府不仅给我们盖了宽敞明亮的住房,还新建了幼儿园,家家户户通电、通水,孩子上学不愁,真心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牛奶一桶50元、奶渣一串20元……”记者在日多乡念村村头见到村民卡宗正向几名游客售卖奶制品。
卡宗是纯牧民,家里养了40多头牦牛。“以前,我们村的路不好走,到处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来旅游的人很少。近几年,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支持下,各方面变化特别大,村道不仅直通国道318线和拉林高速公路,还铺上了柏油路,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随着旅游服务业的兴起,自2020年开始,我和丈夫便做起了奶制品生意。由于我家的奶制品口感好、品质高,很受游客喜欢,一些前往思金拉错景点和林芝方向的游客还专程来我这里购买呢!现在一年有8万多元的收入。”健谈的卡宗告诉记者,她对如今的好日子十分满意。
采访完卡宗后,记者又返回了怎村,来到了怎村幼儿园,见到了保育员索朗曲珍。索朗曲珍是怎村哈姆组村民,前些年成家后,不久便有了第一个孩子。“当时,由于经济困难,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房,一家三口只能回娘家跟父母挤在一起。”索朗曲珍回忆说。后来,在党的好政策下,哈姆组被列入了“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示范点,发展变化也随之而来。如今,索朗曲珍一家不仅有了自己的新房,还迎来了她们的第二个女儿。“我在幼儿园上班,月工资4500元,收入稳定,丈夫靠放牧挣钱,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言谈中,索朗曲珍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激。
提到幼儿园,索朗曲珍十分兴奋。自从在这里上班后,她已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我们村海拔高,冬天十分寒冷,但搭建了阳光棚的幼儿园里始终是暖暖的,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担负着孩童保育工作的索朗曲珍乐呵呵地说。
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人大主席旦增措姆告诉记者:“日多乡是纯牧业乡,以前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出行一般靠步行或骑马,去一趟县里就需要两三天。近年来,随着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日多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群众随着收入增加,纷纷购买了小轿车,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居民开办了小茶馆、商店、旅馆、蔬菜水果店等。如今,百姓的生活用品在乡里就能买到,全乡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5万元。”
索朗塔杰、卡宗、索朗曲珍的幸福生活仅是日多乡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接下来,日多乡农牧民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奋力奔跑、不断向前。
http://tibet.cn/cn/in/xzzz/202411/t20241106_7709575.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