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技落到地里,实现“蚕豆+”促产增收

蚕豆、土豆混播秋收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减施化肥50%以上,实现亩节约化肥50公斤、种植收益翻了一番。”11月1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银力青稞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国英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合作社通过引入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蚕豆产业平台推广的生态增效型“蚕豆+”轮作模式,经过两年左右的持续探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近年来,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蚕豆产业平台充分发挥和利用蚕豆的生物固氮养地功能,按照不同生态区域优势产业布局部署构建“蚕豆+”种植模式,统筹化肥减量与农业增效、健康畜产品生产,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领域,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重效益协同提升。

按照“区域化布局,多元化发展”的思路,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蚕豆产业平台率先在海南州开展“科研+推广+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保障蚕豆种业的稳定和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同时,在海东市乐都区、西宁市湟中区等热量条件较好的河湟地区采用“鲜食蚕豆+蔬菜”的复种模式,在化肥农药减施的前提下,种植效益亩收入达万元。2021年,在全省蚕豆种植区域,基于生态增效型的“蚕豆+”轮作模式覆盖了青海各个县域。

“通过统筹化肥减量与区域粮食安全,2024年以‘蚕豆+蔬菜’复种模式,使东部农业区乐都区的复种指数显著提高、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亩种植效益突破万元。单种鲜食蚕豆青蚕27号,在高寒冷凉地区互助县南门峡镇种植效益达5000元/亩以上,达到历史性突破,这也让我们对‘蚕豆+’模式越来越有信心。”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蚕豆产业平台首席专家刘玉皎高兴地说。

据行业统计,2024年,青海各地青蚕系列高产示范区产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同德县青蚕28号最高产量达428kg/亩;乐都区青蚕27号平均产量达395kg/亩;互助县青蚕21号最高产量达到370kg/亩,增产达10.78%。按照当年蚕豆干籽粒市场价值6.0元/公斤,鲜荚生产地价格1.5元/公斤计算,蚕豆种植效益平均可达2000-3500元/亩,种植效益取得新突破。

一个个数据背后,是青海省蚕豆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实施”原则下,将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到生产中,让关键核心技术发挥了实效。

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四级调研员韩民告诉记者,只有把技术落到地里,才能让大家受益。他们通过整合科研+推广+种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资源,探索出了农科教、产学研多方协同推广新机制。各地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与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建立示范基地,通过现场教学、培训、观摩等形式,让海南州的新品种集中示范与辐射推广、全程机械化水平、产量水平不断提高。

“共和县2024年蚕豆种植面积由1万亩左右提升至2万亩以上,机械化率由20%左右提升到80%,尤其是机械化联合收割水平由零提高至80%,一步步的提升都是我们想要的结果。”韩民说。

“我们将以生态健康、绿色低碳为目标,以种质创新和利用为核心,以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创新驱动与市场引领下发展蚕豆产业,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努力让产业壮大起来,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刘玉皎充满信心地说。

http://qh.people.com.cn/n2/2024/1126/c182775-41054600.html

编辑: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