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室里,学生们和机器人老师自由对话;科技社团中,无人机在孩子们的操作下,于障碍间翩翩起舞;下课时间,学生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讨论计算机编程问题……在永济市实验中学,“科技+”正为教育注入全新活力。
日前,永济市实验中学12名学子赴上海参加WER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与来自全球几十个国家的万余名科技精英同台竞技,其中曹子梁、张祖铖小组,相泽锐、卢荆欣小组分别斩获一等奖。
通过课程建设、教学资源配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活动开展等多方面的努力,如今的校园,科技氛围浓厚,科技课堂活力十足,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
AI课堂培育创新精神
识别颜色、搭载货物、到达指定地点……在学校的AI教室里,各种机器人在同学们设置的程序指令下,依照路线前进,完成着各项任务。
而机器人顺利完成任务的背后,离不开两个部分:软件编程和拼装搭建。“平时上课时,我们会给孩子们发布任务,他们需要根据任务在电脑上完成编程,然后再按照要求组装机器人,将编程导入机器人中,最终完成目标。”AI教师皇甫正告诉记者,面对一个相同的任务,不同小组的孩子往往会拥有不同的“解题思路”,这一过程极大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实现个性化发展。
“比如,我们需要机器人把一个物品向上托举。”任务一经发布,孩子们便会运用想象力,结合已有知识,发挥创造力,可能会用不同的科学原理实现目标。
这样的课堂下,孩子真正成为主体,老师则变为辅助。“我们不会主动告诉孩子‘答案’,而是鼓励孩子们自由探索,孩子们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学习主动性更强了。”
目前,永济市实验中学已经引入多种类型的机器人,加大对AI教育的投入,设立少年科学院,利用科技力量提升教育水平。
技能比拼提高综合素质
刚刚参加完WER2024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初二学生卢荆欣高兴地表示,通过比赛,自己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认识到很多来自祖国天南海北的好朋友。“我发现好多选手和我们拼的机器人完全不一样,非常有趣,进一步开阔了我的思维。”
“比赛锻炼了我的心态,需要冷静耐心,让我知道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队友,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水平。”学生相泽锐告诉记者。
除了心态上的改变,更多的孩子们在备赛和比赛中收获了全方位成长。“看到自己写的程序、拼搭的机器人成功运作,特别有成就感。”学生曹子梁说。
学生张祖铖表示,在动手实践中,自己的逻辑思维更强了。“在与高手同场竞技的过程,我们也不断挑战自我,克服困难。”
通过科技教育,孩子们的精神面貌也有很大变化。“我们特别欣喜地发现,内向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开朗,孩子们的社交能力、思维能力更强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AI教师赵磊说。
机器人教育助力未来发展
“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做很多危险的工作,比如,完成火灾救援或者应用在军事领域。”张祖铖说。
“数字化发展得很快,未来,熟练运用AI将成为每个人的必备技能。”曹子梁说。
……
谈及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孩子们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据该校数据中心主任崔倩介绍,机器人教育涉及机械原理、计算机编程、数学、物理等多学科知识,不仅可以为孩子从小种下科技的种子,还可以扩展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提升科学素养,为未来适应科技社会发展做好准备。
崔倩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课堂和科技教育的投入与支持力度,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升科技教育水平,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http://www.sxycrb.com/2025-01/08/content_370342.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