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制药生产车间
圣泉集团生产基地
近年来,济南市立足产业实际,构建了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生物材料、生物化工、生物食品、酶制剂协同发展的“1+4”生物制造产业体系,产业规模突破3100亿元,打造形成具有整体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产业呈现“多、强、优、深”四大优势
一是优势产品多,百个产品市占率第一。济南市透明质酸、纳他霉素等原料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头孢米诺钠(人用抗生素类)等20个原料药、莫能菌素(兽用抗生素类)等22个制剂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广谱抗肿瘤药物)等60余个制剂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化疗辅助药物)等8个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一,顺铂注射液(广谱抗肿瘤药物)实现中国药企首次以国内市场在售产品直接对美进行短缺药品供应。
二是企业动能强,骨干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拥有齐鲁制药、华熙生物、圣泉集团、舜丰生物、银丰生物等多家龙头企业。其中,齐鲁制药位列2023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第3位,2024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第二位,目前有189个产品获批通过一致性评价,61个为国内首家,一致性评价过评数、首家过评数、国家集采中标数量行业“三领跑”;华熙生物建成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中试转化平台;圣泉集团建成世界最大的L-阿拉伯糖生物法生产基地;舜丰生物高油酸大豆获得全国首个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银丰生物建成亚洲最大的干细胞存储平台。骨干企业在众多细分行业保持领先地位。
三是创新生态优,突破多项卡脖子和关键技术。拥有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8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33个。高效基因编辑工具酶、高性能无机质谱等8项技术实现国产替代,双功能组合抗体技术为全球首创。生物制造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项,突破“卡脖子”和关键核心技术50余项。
四是产业融合深,生物技术赋能一二三产业。农业育种方面,舜丰生物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了高产水稻、香甜玉米等20余种优质新品种,生物育种实现新突破。赋能制造业方面,聚焦生物技术融合创新,中科先进打造了国内一流的脑机接口与神经康复技术研发平台,圣泉集团建成全球首个生物质精炼一体化生产基地。生物技术服务业方面,出台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个支持细胞治疗产业创新发展政策,成立山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促进平台,高水平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大力推进生物技术转化落地,百诺医药位列2024年中国医药CRO20强,丽山生物建成省内首家免疫细胞与基因治疗CDMO中试基地。
“四链融合”推动产业实现新突破
济南市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强化政策引导,深化项目建设,推动生物制造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四链融合”,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产业政策链。把生物制造产业打造为标志性产业链群,建立“链长制”工作机制,成立了市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制定实施9项生物制造产业政策,年度支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财政资金5亿元以上。形成以济南高新区创新突破为核心,以章丘区、槐荫区、莱芜区制造承载为羽翼,协同商河县、济阳区等特色园区共同发展的“一核三极多园”生物制造产业空间布局。
二是实施重大项目,延伸壮大产业链。2024年,推进实施生物制造产业链项目234个,总投资达1400亿元,其中,齐鲁制药生物药超大规模制备技术产业化项目达产后将实现细胞培养单罐体积及产能全国“双领跑”。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大力推进产业集聚、链式发展,全市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近4000家上下游企业协同配套的生物制造产业生态圈,其中,齐鲁制药与1000余家企业开展产业链配套。着力构建生物药、合成生物、体外诊断试剂等7条细分产业链,形成串珠成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在合成生物领域,形成了以原材料、基因编辑等核心技术为上游,功能糖、蛋白质等6大类合成生物制造为中游,食品、护肤品等应用领域为下游的完整产业链条。
三是科技+人才驱动,打造产业创新链。实施“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推动舜丰生物种源基因编辑等新技术落地转化。依托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多糖类药物发酵与精制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济南)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和监管服务大平台等平台载体,提供从研发、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服务。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和生物制造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出台人才政策“双30条”,在海外设立15个研发平台。在全省率先开展实训基地和人才引领型企业评选认定,选聘百名“科技副总”和“产业教授”赋能产业发展。
四是创新服务模式,搭建产业服务链。打造规模600亿元的“6+N”基金矩阵,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基金达100亿元。高标准举办透明质酸产业大会、跨国药企进山东等国际交流活动。创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推动近百家企业开展智能化建设。
“四大工程”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济南市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时代使命,围绕“紧盯前沿、龙头牵引、创新培育、打造生态、沿链谋划、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实施“强基、铸魂、融合、结网”四大工程,系统化推进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集聚区。
强基,固本兴新,培育壮大企业新群体。建立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库,提高齐鲁制药、圣泉集团、华熙生物等企业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遴选高成长型企业,延链谋划招引优质企业,打造一批“单项冠军”“配套专家”。举办“创客中国”生物制造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挖掘并培育生物制造领域新生力量。遴选发布优势生物制造产品目录,打造一批标志性产品、创响一批知名品牌。
铸魂,创新引领,锻造集群发展新动能。发挥济南国际医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等重大载体引领支撑作用,创建生物制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中试服务平台,推动生物基材料、新型疫苗等“卡脖子”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鼓励企业与海外高校、研究机构共建科技合作平台,牵头制定国际标准,高标准打造产业创新策源地。
融合,包容共享,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推动产业“智改数转网联”,促进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融合。建立生物制造企业融资需求项目清单,引导投融资机构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用足用好专项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作用。强化产教融合,加强基因编辑、酶制剂、多肽药物等领域工匠型人才引育。实施开放合作行动,支持龙头企业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开发“全球新”“全球好”生物制造产品。
结网,深化治理,营造产业发展新生态。制定实施济南市加快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建立生物制造产业指标评价体系。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举办生物制造产业大会、生物发酵产业大会等活动,营造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http://news.e23.cn/jnnews/2025-01-16/2025011600023.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