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2月18日下午,济源思礼镇涧北村文化中心上演豫剧《花木兰》。观众或坐或立,将礼堂挤得水泄不通。大家目不转睛,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掌声雷动。“这戏唱得太好了,可以说一个字‘中’!”村民李巧玲竖起大拇指说。
近年来,涧北村依托思礼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与多元文化实践,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创新工作机制,不仅实现了人居环境的蝶变,更以文化凝聚人心,以产业带动增收。
涧北村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村里组织成立了腰鼓队、秧歌队、铴锣队等群众文艺团体,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
“每年的重阳节,我们会举办敬老宴,弘扬尊老敬老风尚。每年的春节,我们除在大年初一举办‘村晚’外,还积极参加镇里和市里的文艺汇演等。”涧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卢巧艳说,“春节后适逢村传统集会,每年这个时候村里都会邀请剧团来唱3天大戏,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村里邀请的是示范区戏剧艺术发展中心。从2月16日下午开始,共演出《金殿风云》《三娘教子》《酷情》等6场戏,吸引了十里八村的群众前来看戏。
“涧北村是我们今年‘文化下乡’的首批站点之一,演员劲头足,观众热情高,可以说是场场爆满。”示范区戏剧艺术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赵立才介绍,“我们努力把优秀的传统剧目送到乡村,送到群众的心里,让群众享受精神文化大餐。这里的村民爱看戏、又懂戏,一方面反映出戏曲艺术深受群众喜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了乡土文化,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有效激发了文化自信和内生发展动力。
从“文化下乡”的声声戏韵,到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机器轰鸣,涧北村以文化为纽带、以产业为基石,谱写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篇章。“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文化+产业’双轮驱动,通过文化繁荣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打造‘生态宜居、文明幸福’的美丽乡村。” 卢巧艳信心满满。(记者 王鸿斐)
http://hen.wenming.cn/wenmingshijian/202502/t20250221_6868422.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