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室内滑雪场玩冰上碰碰车、在滑雪过后参加土家的歌舞表演、穿着短袖滑雪观看雪山美景……近年来,随着滑雪产业的发展和冰雪旅游的普及,“南客北上”“北雪南移”等冰雪消费新趋势逐渐显现。
2月23日,滑雪爱好者在贵阳市高坡云顶滑雪场滑雪。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截至2024年底,全国滑雪场数量超850家,冰雪经济相关企业达2.5万家,产业链年产值突破万亿元。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下,冰雪运动正打破地域界限,形成“北雪南移、西扩东进”的全国性产业浪潮。南方省市借势发力,以室内滑雪场为突破口,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为中国冰雪经济注入新动能。
室内滑雪场成为南方冰雪经济的“破冰之刃”。在广西,借亚冬会契机,桂林全州天湖滑雪场与梧州启迪鸿星雪立方冰雪世界迅速崛起,2025年春节期间带动冰雪消费超8000万元;在广州,融创雪世界作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年均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在上海,冰雪之星等室内滑雪综合体不仅提供专业雪道,还融合餐饮、购物等业态,打造“一站式”冰雪消费场景。室内滑雪场的兴起,不仅满足了南方居民对冰雪的好奇心,更通过四季运营破解了传统冰雪运动的季节性限制,推动冰雪消费从“尝鲜”转向常态化。
从“小众运动”到“全民热潮”,冰雪运动在南方地区加速普及。广州、深圳等地将冰雪运动纳入中小学课程,组织学生赴室内滑雪场开展实践教学,培育冰雪运动后备力量。在社交媒体上,“汉服滑雪”“夜滑挑战”等话题阅读量破亿,年轻人在追求刺激的同时,正在将冰雪运动转化为时尚生活方式。
冰雪经济的全国性产业链已初具规模,涵盖装备制造、旅游服务、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广东企业研发的智能滑雪头盔、3D打印定制化滑雪鞋垫等产品,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广西推出“南国冰雪之旅”线路,四川打造“冰雪+温泉”特色产品,冰雪与文化、民俗的结合提升了消费附加值。上海国际滑雪赛、广州冰雪嘉年华等区域性赛事吸引全球选手,带动酒店、餐饮等关联产业增长。
冰雪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的协同发力。国务院《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5万亿元,推动形成“北技南用、北雪南销”的产业协作模式。
“这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之后出台的发展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的一份重要文件,重点是破解制约冰雪运动、冰雪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实招硬招比较多,对促进冰雪运动、冰雪经济发展非常有意义。”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谈到,近年来,我国优质冰雪“冷资源”向经济发展的“热动力”加速转化。在人民群众旺盛的冰雪消费需求推动下,像“尔滨热”“滑雪热”这些热潮也是火遍大江南北,发展冰雪经济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共识。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5/0226/c1004-40426312.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