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漳县: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甘肃漳县紧扣农业优先型和生态功能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立足独特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实现路径,大力发展中药材、菌菜、沙棘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漳县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之路,实现农业快速增效、农民稳步增收,真正让特色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托起群众的“致富梦”。

中药材领航,撑起产业振兴脊梁

中药材产业为漳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4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1.5万亩,总产值突破25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走进四族镇嘛咪寺村,田间地头到处是药农忙碌的身影,他们正抢抓墒情种植黄芪、党参等中药材。种植大户文豪感慨道:“以前种庄稼,收入微薄,这几年靠着种中药材,收入大幅提升,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漳县中药材种植基地(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漳县新建了佛慈药源等5条趁鲜加工生产线,大大提升了中药材附加值。同时,积极培育壮大255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农户参与产业发展。佛慈制药、保和堂药业的中药材GAP基地顺利通过省级认证,更是为漳县中药材走向高端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漳县依托淫羊藿产业研发推广中心,建成2100亩人工驯化种植基地和8000亩林下种植基地,带动400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人均增收超8000元。从种植、管护到加工、销售,一条完整的中药材产业链在漳县已然成型,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菌菜飘香,点燃乡村致富希望

菌菜产业在漳县的土地上迅速崛起,成为又一特色亮点。2024年,全县建成11个菌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12.8万亩,产值高达11.7亿元,形成了“菌种研发-菌棒生产-精深加工-品牌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三岔镇食用菌种植基地(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三岔镇食用菌种植基地里,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工人们熟练地进行采摘、分拣工作。基地负责人张红芳介绍:“我们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不断优化菌种和种植工艺,提升菌菜品质和产量。同时,积极开拓市场,产品畅销周边地区。”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菌菜产业带动了众多农户增收致富,让乡村经济活力四射。

沙棘变金果,生态经济双丰收

漳县作为“中国沙棘之乡”,沙棘资源得天独厚。甘肃艾康沙棘制品有限公司抓住机遇,建成3500平方米标准化车间和600平方米十万级清洁车间,配备先进的低温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设备和提油一体式生产线,开启了沙棘产业发展新篇章。

甘肃艾康沙棘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公司副经理郭云龙满怀信心地说:“今年我们计划生产原浆1000吨、沙棘油30吨,产值将达到3000余万元。我们还将不断研发新产品,拓展市场,为周边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如今,沙棘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逐渐走向国际市场,既实现了生态保护,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漳县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漳县正以特色产业为画笔,在陇中大地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展望未来,漳县将持续加大对中药材、菌菜、沙棘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塑造,积极开拓多元化销售渠道,让漳县特色农产品走进更广阔的市场,推动特色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大步迈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https://gs.cnr.cn/jdt/20250418/t20250418_527138707.shtml

编辑: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