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浙江杭州的夏先生今年66岁,平日里喜欢户外运动。最近天气渐热,夏先生想在健身房训练,多方咨询下来却犯了难。“没想到,不少健身房都拒绝给我办卡。”夏先生说,有的健身房明确规定,不给6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健身卡。记者以给家中老人办理健身卡为由,实地走访和电话咨询杭州市多家健身房后发现,设置“年龄门槛”的并非少数。(据6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
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老年人对健康的追求愈发强烈,健身房锻炼成为不少老年人的新选择。然而,现实中老年人去健身房却常遭“年龄歧视”,机构不接待、教练不愿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一供需矛盾不仅阻碍了老年人追求健康的脚步,也制约了银发经济的发展。
老年人去健身房屡遭拒绝,背后是健身房的诸多顾虑。一方面,健身房担心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身体状况不稳定,一旦老年人健身时突发疾病或出现意外,健身房将面临法律责任与经济赔偿。另一方面,大多数教练缺乏指导老年人健身的经验,害怕出事担责。面对高龄人群从事健身体育活动,相对更易发生意外的客观事实,健身房作为营利性主体,主动防范经营风险,也是情理之中。然而,一刀切式将老年人“拒之门外”,如此消极应对措施并不可取。
当下,老年人健身市场潜力巨大。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数据显示,老年人经常锻炼的比例达26.1%,到80岁以后仍有14.7%的老年人保持活跃参与。随着老年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去健身房锻炼的需求也日益旺盛。相比户外运动,健身房环境更安全,还有专业教练指导,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运动选择,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在此背景下,健身房积极拥抱老年消费群体,才是明智之举。
要让老年人顺利走进健身房,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对于健身房等企业来说,要转变观念,创新经营模式。加强教练培训,提升老年健身指导专业性,完善安全设施与应急预案,让教练有能力、有信心指导老年人健身。结合老年人身体特点,开发慢节奏有氧运动、康复训练等专属课程,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同时,通过风险评估分级、服务适配等方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企业风险。
政府也应强化引导与监管。出台鼓励健身房接纳老年人的政策,给予税收优惠、资金补贴,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接纳老年人的积极性。加大公共健身设施投入,建设社区老年健身中心,拓宽老年人健身渠道。此外,还可以推动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公开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为老年人提供优惠便利服务。
在社区层面,可以探索设立更多“百姓健身房”,没有年龄限制,并定期开展面向老年群体的健身指导。同时,借鉴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经验,为老年人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慢性病运动干预、运动康复训练等运动康养服务。
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健身场馆与其拒老不如适老,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创新、社区助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友好、安全的健身环境,让老年人在健身中享受快乐、收获健康。
https://www.ccn.com.cn/Content/2025/06-27/1725099762.html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企报业网(ZQBY.NET),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企报业网(ZQBY.NET)”。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企报业网(ZQBY.NET)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企报业网”(ZQBY.NET)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企报业ZQBY.NET)”的文章和图片作品,均为中企报业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中企报业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