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飞针走线“缝”出美好生活

王益区:飞针走线“缝”出美好生活

通讯员 田安涛

近年来,王益区通过招商引资,把企业流水线和生产车间建在村子或社区,充分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更好解决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和无工增收难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楼上安居,楼下乐业。在王益街道十里铺村的铜川兴惠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纺织机有节奏运作着,裁剪、缝制、质检……各项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人们正在全力赶制一批箱包。

“不用像以前跑到外边去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每天都可以准时上下班,工作量也不是很重,既能照顾到家里还有不错的收入,感觉很满足。”村民孙玲利说道。

早年在外打拼的人们回来了,留守妇女走进了家门口的工厂,像孙玲利这样的员工还有很多,常年分隔两地的家人团聚了,之前的烦恼一扫而光。

室外细雨绵绵,室内火热生产加工。位于王家河北路25号的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社区工厂,机械设备排列整齐,工人们专注地操作面前的缝纫机器,灵巧的双手在机械上穿梭,各自熟练地加工着各种饰品。

“在我们这里干活的都是周边村民,上下班几步路就到,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人,早上送完娃不影响正常上班时间,干活都是计件生产的按摩枕套。”陕西源迈拓邦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玉芹介绍。

“我们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会给予照顾,困难群众2100元的基本底薪加提成,灵活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现在已经吸纳就业20多人,以后也会更加努力,把工厂做得更好、更大。”孙玉芹笑着对记者,企业所生产加工的按摩枕套全部出口销往欧洲国家及部分亚洲国家,将来他们希望安置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及下岗失业人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就业是民生之基,收入是民生之本。王益区结合区域优势、产业特点和群众实际需求,采取1+X(1个中心社区工厂+X个社区工厂)发展模式,促进社区工厂快速推进,不断延伸新社区工厂产业链条,拓宽群众增收途径。目前,全区现有社区工厂20家,共带动370人实现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60人,人均务工收入2200元左右。

稳定就业一人,致富小康一家。社区工厂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一个个社区工厂,走出了一条“社区工厂+家庭工坊”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不仅解决了劳动者的就业问题,还释放出集产业发展、社区繁荣、乡风和谐、社会稳定的“多赢”能量,群众的生活质量芝麻开花节节高。

https://www.tcrbs.com/2024/0717/309889.html